首页 > > 泾县那抹红

泾县那抹红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-05-06

  南依黄山、西临九华山、襟抱太平湖的泾县,素有“山川清淑,秀甲江南”之誉。李白曾在这里吟诵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的千古绝唱。

  这是一片绿色的土地,更是一方红色的经典。

  在这春和景明的日子,我们走进了泾县。车窗外,掠过一排排保存完整、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,皖南风光清新秀丽、青山如黛。在蜿蜒的山脉深处,隐藏着一处叫云岭的地方。

  80多年前,安徽泾县云岭镇迎来了新四军部队。巍巍大山用质朴坚实的胸怀拥抱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军队,在中国革命史册上,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
  这里三面环山,一面依水,伫立在眼前的古建筑,就是新四军军部旧址。这里,曾穿越过战争的枪林弹雨和历史的沧桑变幻。

  面前的“种墨园”,还是那般庄严凝重。新四军军部曾于1938年由皖南歙县岩寺进驻云岭这座1638平米的旧式庄园,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。军部各机关分布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长达15公里山冲的13个自然村里。“种墨园”也叫“大夫第”,由七十一间民房、一座楼房和一座小花园组成。陈毅、叶挺、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,抗日救国。军部大礼堂设在罗里村西一公里外的陈氏宗祠,前厅木架舞台,是军部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和演出节目的场所……

  从云岭出发,新四军踏上了北上抗日征途,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。

  在云岭的3年里,新四军部队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,因而人们把云岭称为“新四军的摇篮”。

  1941年元月,新四军在此惨遭国民党伏击,损失惨重,七千余名新四军将士长眠在了东流山下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。周恩来痛心疾首,写下“千古奇冤,江南一叶;同室操戈,相煎何急”的句子。

  “北有延安宝塔,南有云岭烽火。”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中,云岭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。在这里,叶挺将军衔命率一支铁流进驻云岭、把犀利之剑深深地插在敌后,运筹帷幄,赢得了繁昌保卫战,粉碎了日寇的“扫荡”。叶挺总结了对日作战的经验,写下了著名的《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》。虽然在云岭生活的时间不长,但叶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,人们始终不会忘记。

  在云岭,有一座远近闻名的“叶挺桥”。1938年军部进驻云岭后,司令部设在罗里村。进村的通道上有条河叫叶子河,河对岸是徐氏宗祠,当年是军部医院,宗祠后面还有座小学。叶子河当时有三四丈宽,河面上原本有座用木板搭的桥,很不牢固,来往的群众特别是孩子十分不安全。每年到了梅雨季节,桥常常被洪水冲走。1939年4月,叶挺军长为了解决村民的行路困难,决定修建一座新桥。看到叶挺设计好的桥样,罗里村的老老少少高兴得不得了,大家纷纷赶到施工工地,和战士们一起动手建桥。桥修好的那天,叶挺兴致勃勃在桥的栅栏上题写了“军民合作,抗战到底”八个大字。因为这座桥是军民共同修建而成的,当地群众亲切称她为“军民桥”。1946年叶挺遇难后,云岭人民为了纪念他,将这座桥改名“叶挺桥”。

  说起泾县,不得不提到泾县保卫战。

  1940年10月初,日寇调动了一万余人对皖南实行大规模的“扫荡”,由南陵、繁昌向军部云岭进犯,企图摧毁新四军军部。当时军部只有3000余人,叶挺军长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实际情况,认真分析敌人进犯的企图,深入研究战场地形,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,亲赴前线,全权指挥作战。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遵照叶挺军长“打掉敌人气焰,磨掉敌人棱角”的命令,据险设伏,层层阻击。

  经过7个昼夜的苦战,新四军终于从日寇手里夺回了泾县县城。云岭的老百姓听到新四军打了胜仗的消息后,一路夹道欢迎,唱起歌谣:云岭村,军部蹲,叶挺和项英,打鬼子,真操心……

  泾县保卫战是新四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,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骄横气焰,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,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影响。

 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展厅内陈列着大量文献、实物。倾斜的凳子,残破的饭碗,破旧的衣裳;那些曾在战火与硝烟中遗留下来的武器,长枪、短枪、手榴弹、地雷;叶挺使用过的望远镜,项英的怀表;“双十协定”、蒋叶针锋相对……一件件珍贵的藏品,一页页历史的画卷,无不告诫后人勿忘牺牲,团结奋进。

  岁月的风霜早已浸黑屋顶上的泥瓦。环视周遭,群山环抱,金色苍茫。这里,真是一处独特的所在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,泾县那抹红,与日月同辉。(厉笙)


责任编辑:通化县纪委监委网站

版权所有: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纪委

吉ICP备20003577号

通化亿佳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


“清廉通化县”公众号